教学时讯

教学时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时讯 -> 正文

凝心聚力谱写教学新篇章——公共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英美概况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备课侧记

发布时间:2025-04-21 浏览次数:

为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公共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英美概况教学团队于2025年4月1日13:00在南岭校区逸夫楼A503室开展新学期集体备课活动。此次集体备课由团队负责人张绪忠教授主持,教学委员会主任刘淑玲教授、院长助理吕美嘉副教授应邀参加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课程团队全体教师均参加本次活动。根据课程团队负责人张老师的提议,本次集体备课内容选定为英美概况I的第三单元英国历史(Unit 3 History)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课程团队成员以及英美概况课程的简要情况,明确本次备课活动的主题思想和聚焦的内容。然后,在“化繁为简学有所得”教学思想指导下,张老师根据自己多次讲授C级班英美概况课程的经验,向团队成员们展示了自己在本单元中的教学“亮点”设计。这些教学活动设计特色包括但不限于:1、古英语时期对不同“时代”的排序;2、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设计的10个阅读理解;3、罗马入侵留给英国的遗产抢答题;4、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四位历史人物的比较;5、宗教冲突与改革中的亨利八世离婚与血腥玛丽和童贞女王伊丽莎白姐妹俩的相爱相杀等等。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和活动设计丰富多彩,题型设置多样。这些不同题型的设计与课堂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生获得感,对团队教师有极大启发。在课程思政方面,张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较好地做到了融思政教育于教学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思政实例有英国哈德良城墙与我国长城的比较,英国“七王国”与我国战国七雄的比较,圣女贞德与我国女英雄花木兰的比较等。

随后孙海波老师针对英美概况I第三单元展示了其使用mindmaster(思维导图)构建的课件。该课件有以下特点:第一结构清晰。文章各个部分一目了然,全面列出了整体脉络,便于进行上下章节的启承转接。第二,局部内容收放自如。涉及到章节中具体内容时可以快速展开和收缩。第三,内容丰富。从文字到图片和视频链接,可以很轻松地在局部展示和切换。第四,灵活度高。有类似excel表格功能,同一文件内可以用不同页面展示差异内容。例如,问题互动页面,补充材料页面等。但该软件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一在于此软件为收费软件,更多的好用功能需要付费实现; 其二是课件制作略繁琐,需要制作者熟练操作,不如PPT容易上手。孙老师这种积极应用教学软件的实际做法引起了刘淑玲老师的关注和赞赏,给予了积极肯定,也让团队其他老师受益匪浅。

其次,杨丽萍展示了她在英美概况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 Learning)。杨老师以任务为导向(Task-Based Learning)进行教学设计,线上任务侧重知识传递和自主探究;线下侧重深度讨论、巩固与拓展。线上短视频自主学习搭配课堂Quiz和讨论互动,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掌握知识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每单元结束后线上进行单元测试,及时检测单元学习效果。练习方面题型多样化且题量适中,学生完成后可获得及时性反馈,同时部分练习题也会作为课堂抢答题,成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考试方面主要涉及期中考试,利用平台上的“活动展示”板块进行。教师布置题目和截止日期,同学们只需按要求上传视频即可。这样可以避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期中考试。

教学团队教学展示之后,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刘淑玲教授和吕美嘉副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刘老师认为张老师的问题驱动式(question-driven)的课堂模式,孙老师的mindmaster技术的运用,杨老师的task-based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都非常具有课程特色。同时,刘老师特别指出英美概况教材内容难度较高,授课对象水平参差不齐,这给任课老师带来很大的挑战,但通过今天几位老师的课程教学展示,英美概况课程团队是合格和称职的。院长助理吕美嘉副教授认为本次备课活动展现了本教学团队的特色之处以及许多教学亮点,让人深受启发,这足以证明团队老师们非常和谐,并能与时俱进,凝心聚力,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做出贡献。

活动最后,课程团队负责人张老师对两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了衷心感谢,并要求团队成员牢记学院对本门课程的指示和要求:“英美概况课程涉及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务必提高文化意识敏感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英美概况是一门充满挑战的课程,想要上好这门课需要多准备,多思考、多创新。”相信通过大家相互学习,互通有无,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一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