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公共课教学

借AI东风,提教学效果——记公共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教学团队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25-04-21 浏览次数:

 4月10日,公共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教学团队围绕“大语言模型在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题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会议由课程负责人陈琳副教授主持,团队8名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文化传播与语言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

备课会上,团队成员以ChatGPT、Deepseek,豆包等主流大语言模型为案例,分析了其在课程设计、课堂互动及课后反馈中的潜在价值。首先,陈琳老师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大语言模型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沉浸式文化体验,高阶思维训练等三个方面,演示了如何通过AI生成跨文化对比案例,快速构建“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讨论框架。经过研讨,团队形成三点共识:其一,大语言模型可作为文化知识库与语句润色工具,辅助学生完成英语表述;其二,需设计“AI+批判性思维”训练环节,如引导学生辨析模型输出的文化叙事偏差;其三,教师应聚焦情感引导与价值观塑造,避免技术过度替代人文互动。随后宋丹老师介绍了自己使用AI 设计作文仿写、口语对话,思维动图等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尹智盈老师表示AI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观点的出处,学生对于文本的学术性和准确性有了更好的理解。

其他几位团队教师也就如何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如何使用AI 设计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以及AI在多大程度上应用于教室场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展开了热烈讨论。

此次备课会标志着课程团队在智能教育时代的主动转型,为推进外语教学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